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人民观察)-凯发官网地址

公司党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人民观察)

2023-04-21
来源 :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科学研判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作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提出“四个必须”重要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其历史逻辑、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提高,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以高质量发展把握战略主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日趋复杂,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升,多边贸易体制遭受冲击,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们只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如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等。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同时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必将在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力有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以高质量发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此外,一些西方国家近年来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无理打压,阻碍正常的国际交流合作,限制对我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才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以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现在,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发展的安全性不断增强。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就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以高质量发展开创未来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一定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不同区域之间腾挪与错位发展空间,经济发展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强优势。展望未来,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作为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不断提高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水平;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展望未来,着力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将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建设制造强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展望未来,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复杂程度和全球竞争力,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展望未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有利于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数字经济将交易服务转移到虚拟空间,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企业采取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绿色发展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展望未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进一步提升我国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展望未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国将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贸易强国建设将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网站地图